冷轧机大修理就是将设备全部或大部分解体,修复基础件,更换或修复机械零件、电器元件,调整修理电气系统,整机装配和调试,以达到全面清除大修前存在的缺陷、恢复设备规定的精度与性能的目的。
1.修前准备:为了使冷轧机维修工作顺利地进行并做到准确无误,修理人员应认真听取操作者对设备修理的要求,详细了解待修设备的主要毛病,如设备精度丧失情况、主要机械零件的磨损程度、传动系统的精度状况和外观缺陷等;了解待修设备为满足工艺要求应作哪些部件的改进和改装,阅读有关技术资料、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历次修理记录,熟悉设备的结构特点、传动系统和原设计精度要求,以便提出预检项目。经预检确定大件、关键件的具体修理方法,准备**工具和检测量具,确定修后的精度检验项目和试车验收要求,这样就为整台设备的大修做好了各项技术准备工作。
2.修理过程:修理过程开始后,修进口磨床,首先进行设备的解体工作,按照与装配相反的顺序和方向,即“先上后下,先外后里”的方法,有次序地解除零部件在设备中相互约束和固定的形式。拆卸下来的零件应进行二次预检,根据二次预检的情况提出二次补修件;还要根据更换件和修复件的供应、修复情况,大致排定修理工作进度,磨床导轨铲花,以使修理工作有步骤、按计划地进行,以免因组织工作的衔接不当而延长修理周期。
设备修理能够达到的精度和效能与修理工作配备的技术力量、设备大修次数及修前技术状况等有关。。一般认为,对于初次大修的机械设备,它的精度和效能都应达到原出厂的标准;经过两次以上大修的设备,其修后的精度和效能要比新设备低。如果上次大修后的技术状态比较好,则将会使这次修理的质量容易接近原出厂的标准;反之,就会给下次大修造成困难,其修后质量较难接近原出厂标准,甚至无法进行修理。
对于在修理工作中能够恢复到原有精度标准的设备,应全力以赴,保证达到原有精度标准。对于恢复不到原出厂标准的设备,应有所侧重,根据该设备所承担的生产任务,对于关系较大的几项精度指标,多投入技术力量和多下功夫,使之达到保证生产工艺较起码的要求。对于具体零部件的修复,磨床导轨铲刮,应根据待修工件的结构特点、精度高低并结合现场的修复能力,拟定合理的修理方案和相应的修复方法,进行修复直至达到要求。
设备整机的装配工作以验收标准为依据进行。装配工作应选择合适的装配基准面,确定误差补偿环节的形式及补偿方法,确保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精度,如平行度、同轴度、垂直度以及传动的啮合精度要求等。
3.修后验收:凡是经过修理装配调整好的设备,都必须按有关规定的精度标准项目或修前拟定的精度项目,进行各项精度检验和试验,如几何精度检验、空运转试验、载荷试验和工作精度检验等,全面检查衡量所修理设备的质量、精度和工作性能的恢复情况。
平面磨床安装和使用步骤
吊运---底脚安装---调整机床水平---机床的清洗---机床附件安装---接上电源---夹装加工件---开始操作
1、机床的搬运
(1)使用叉车时,须使本机床左右平衡,并使机床重心靠近叉齿根部。
(2)使用吊车吊钩搬运机床时,用钢丝绳索钩住床身两边四个吊栓(须注意机床的平衡)。
注意:本机床在出厂前经过全面的测试、调整及检查至允许的精度范围。更重要的是在搬运及安装途中,必须特别小心,绝不允许使机床发生碰撞,以免损、故障。
2、安装
将包装箱外壳卸除,松开所有固定铁钉,及拧下机床固定螺丝,机床吊起,把机床运到预备好的放置处上方,将垫铁支承螺钉(本公司提供附件中)拧入床脚螺孔内;再把支承块放(附件中)置在机床要安装的位置;然后慢慢放下机床,让支承螺钉置入床脚垫铁的中心孔.
3、机床水平的调整
调整支承螺钉,以达到机床的水平要求。
4、机床的清洗
本机床出厂前已经用防锈油防锈,为了保证有较佳操作及润滑效果,在操作三轴动作前,请先将工作台面及拖板导轨清洗干净,元和磨床,清洗干净后再上机油。(详见平面磨床说明书介绍)
5、机床附件安装
(1)将砂轮装入主轴,关上砂轮罩门(砂轮的安装注意事详见磨床说明书介绍)
(2)安装防尘板、档水罩壳等附件。
(3)安装吸盘(详见平面磨床说明书介绍)
(4)液压站准备工作(详见液压磨床说明书介绍)
6、接上电源
在使用机床前必须先将电器箱上的电缆线接至相应的交流电源,水泵缆接至水泵电机,油压电缆接至油压电机
7、装夹工件,操作(详见液压磨床说明书电气操作介绍)